序言
郭起佐
羊年,三羊开泰,经过宗亲们的多年努力,《郭廷汪后裔族谱》终于修成了,这是全族人的一件可歌可贺的大喜事。从郭廷汪开祖到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,但过去未见修过族谱。现在我们修编这个族谱是一个开创性的工程,也是一个奠基性的工程,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修编族谱奠定了一个基础。
我们郭氏有个祖训、即“尊祖、敬宗、事亲、睦族”。修编《郭廷汪后裔族谱》正是为了履行合同我们的祖训、具体说、一是为了尊祖敬宗。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: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如木有根,如水有源,人必有祖。每一个族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宗族历史和血脉根系,尊敬和怀念白己的祖宗;二是为了“事亲睦族”。俗话说“血浓于水"。修编族谱,让族人知道相互的血脉关系,"是族人不是路人”从而增强族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,大家团结,齐心协力,互相帮助,共同创建郭氏美好的家园、使郭氏更加兴旺发达;三、古人云:“谱者,姓氏之源流,宗族之统要,祖父者不可不作之于前,子孙者不可不续之于后"。我们今天修编族谱是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珍贵的郭氏文史资料,让子子孙孙了解自己的族史,继承和发扬郭氏的优良传统,并延续修谱,代代相传;四、郭廷汪后裔族谱是广西乃至全国郭氏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,修编郭廷汪后裔族谱也是为了完善广西和全国郭氏族谱,丰富广西和全国郭氏光辉的族谱文化。
有学者说中国史学大厦,是由三根台柱构成的,是正史,一是方志,三是谱牒,正史是钦定的国史,方志是记载一方物产及地方官员政细,是记载官族、宗族紧衍生息,迁徙落籍情况的手卷。体例和功用不同,但三者相相说,不可从资料角度看,谱牒更带有基础性,它是民间的第一手材料。可见我们编修族谱的重大世
修编《郭廷汪后裔族谱》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,历史跨度长、地域分布广,宗族分支多,文史资料少,所以资料很难搜集。为搜集整理资料,郭起,郭孟益特许多宗亲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,付出大量的心血,他们四处走访,调查研究,收集,指导和帮助各分支完成各分支的资料的整理、各分支资料集中之后,又能了很和心、使资料系统化、规范化、以形成族谱。修编族谱需要一定的经费,没有经费12013101126日,郭 茂主持的宗族代表会上研究决定,采取捐资办法解决经费在是不禁经济能人和继续敏,那盂化立马响应带头捐资,到会的代表跟着纷纷描献,毫不吝情,远离家乡的起 成人也尽心尽力、惊溉解资,有人牵头,有人带头,大家齐心协力,终于基本上解决了
中华郭氏宗族的历史已有四丁多年,至今全国郭民有人口已达 千四百多万,占全国总人口的1.15%,是中华大姓之一,在百,我们从东到广西河池长老乡塘區中定居,至今也有 和的历定,代人,、自强不、艰辛创业、不断繁衍,燃大相传,人了,全城江区长老的塘才知学朝,、还有风山具长洲乡的廷拥心
我们空不不人合人中、有帝、在他们有各的作为,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,即氏的优秀传统:郭氏的优良传统主要是:1,勤学好问,艰苦奋斗,奋发向上;2、尊敬祖实,老做父母,商和族人,3、热爱祖国,为国立功、为民造
福。我们每个族人,都应该向他们学习,继承和发扬我们郭氏的优良有传统。
曾几何时,几乎每个中国氏族,都有一本自己的族谱。这是为何呢?有人说,族谱像族神灵,冥冥之中,
会让游离千里之外的族人,寻回家园。这里简述两则真实的故事,一、1985年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
第一次回乡(山东日照市)省亲,四处寻找族谱。族人组织人马手抄一份给他带回台湾,他父亲见了欣喜无比,
不久叫他族弟丁原澧回山东老家与族人商议续修族谱事宜,他说“不让族人变路人”。二、30年前,菲律宾
的女政治家阿基诺夫人获得一个信息——她的老祖宗在中国福建的一个小村庄,她立即涌起强烈的寻根愿望,
1985年11月,她委托戴良聪到中国寻根,未果,两年后刚当上菲律实总统的阿基诺夫人,又委托她的舅舅和
弟弟到中国寻根,在福建的鸿渐村,他们终于找到了族谱,并确认其曾祖父许尚志是鸿渐村许氏十九世孙,
阿基诺夫人决心要亲自到故乡司根,1988年4月14日,她终于回到中国福建鸿渐村见到了从未谋面的亲人,
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,我想,我们每个族人都应该像丁肇中和阿基诺夫人那样,关心和重视本姓的族请!
郭公开祖近千年,
族谱修编今始见;
尊祖敬宗人人记,
事亲睦族代代传。
2015年元旦
点击下面链接预览部分家谱图像
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IJ1P0QlHq47iYEeNpkjHrQ?pwd=8pr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