族谱出版说明
一、本谱出版宗旨是缅怀先祖,便于族人起名用字,以免犯上,加深道德亲情,育我后人荣宗耀祖,和谐相处,为国争光。
二、本谱只记载宗族阿堡移居南村支系一脉,即友公后人,其余种姓无法载册,请给予谅解。
三、本谱按世代长幼依次列之,图谱列子女,男性后人人居一表(列本人及配偶、女详细信息,子简列之)。
四、本谱电子版共享,族人如需,自行打印,妥善保管,以防遗失,新旧更替,严肃处理。
五、本谱在广大族人的支持下,由家族长者主持;慕谱人员积极工作,但仍难免有错漏之处;同时因条件所限,慕谱程序做得不够,请广大族人谅解(如有错漏,请在本谱上自行添改,并在下次修谱时提出)。
六、不足之处,待后再幕时,望有高名出世,为我族谱增彩润色为祈为盼。
种姓起源
种:古代就是指姓氏。古代就没有其他注解和读音,就读种(chong),也没有简体和繁体的区别。
种地的种(種 zhong)在没有简化前,是与种(chong)没有任何关系。简化后才成为多音字,但是,种(chong)仍然还是注为姓氏。
种姓在中国姓氏的海洋中,是人数比较少分布比较散的姓氏。但是,我们的先祖,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不朽的一页。早在汉,唐,宋,明,就镇守边疆,二洒沙场。汉代有种皓和他的子孙三代。唐有种如愿。宋代有种世衡和他的子孙四代,明代有宁夏参将种兴,及宁夏总兵种勋。种氏先人英雄重出,世代忠列,历史久远而辉煌。种出自仲姓,为春秋时期周大夫仲山甫之后。周宣王元年(公元前827年),周文王之裔孙仲山甫,受举荐入皇室任卿士(宰相)。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,战功卓著,被周宣王封为樊侯,封地为洛阳。据《通志氏族略》载:"种,本仲氏,为避难改仲为种,望出河南洛阳"。
二、迁徙及分布
公元89年汉代,先祖种兢(字奉高),任洛阳令。公元141年由河南洛阳,随种属(皓)祖,率种家军到益州(四川)和凉州(甘肃)陕西等地。唐代种如愿大将,宋代种世衡祖,率他的子孙和宋代种家军镇守陕西,山西,甘肃等地。明代种得山,种九月,种一太祖,随明洪武年间的迁民潮,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至山东
河北,安徽,河南,江苏等地。